扬州瘦马指的是身材比较纤细的妙龄女子,因为在当时瘦马的产业链以及服务对象主要集中扬州一带,因此才有了扬州瘦马这种称呼。清朝中期的史学家赵翼,在《陔馀丛考·养瘦马》说道:“扬州人养处女卖人作妾,俗谓之养瘦马”。
明清时期的盐商们普遍以瘦为美,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,为了迎合他们的需求,牙公、牙婆会严格控制女孩的饭量。
很多瘦马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,变得体弱多病,甚至有的虚弱到需要专人搀扶才能行走的地步。
不乏一些心智脆弱的女孩,在一系列的残酷训练中选择了自尽。
可以说绝大部分的“瘦马”,即便是那些在历史上都留有名号的,在其成长过程中,也免不了被“养瘦马”的人鞭挞、虐待……
有一个女孩,在分享自己和男朋友的幸福时发了一条朋友圈。这本来是一件秀恩爱的甜蜜之事,可因为她配了一句“愿做扬州瘦马,陪你流浪天涯”的古风文案,却遭到了一众网友的吐槽。
好事瞬间变成了朋友间的笑柄,这是为什么呢?
原因在于这位女子文案中的“扬州瘦马”四个字,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,让女子闻之色变。
“瘦马”如果不和扬州联系在一起,那也许只是单纯指“古道西风瘦马”中的一匹瘦弱的小马。
但是和扬州一同出现,那就代表的是一种对女性的压迫歧视,意味着屈辱和苦难。
这里的“瘦马”可并非是真正的马匹,而是活生生的人,是那些社会地位极低、身世凄苦的女孩子。
之所以会被称为“瘦”,是因为当时社会追求的苗条消瘦的美感,所以当时的女子都以瘦为美。
因为当时江南的有钱人多,针对瘦马的需求很旺盛,所以催生了一大批肮脏下流行当。
“金陵匪徒,有在四方贩买幼儿,选其俊秀者,调理其肌肤,修饰其衣服……售与宦商富室为妾,或竟入ji院,名之曰‘养瘦马’。遇有贫家好女子,则百计诱之。”出自吴炽昌《客窗闲话》。
大致的意思是说,那些万恶的人先是四处从穷苦人家买童女。遇见良家女子,他们也会想法设法、千方百计的拉下水,简直就是丧尽天良。
然后好吃好喝的照顾着,并且还教她们才艺,以增加其价值。等她们大了之后,资质好点的便高价出售给有钱人家做妾,差点的可能直接被卖入烟花柳巷的灰色地带。
至于这要怎么分,在《续全瓶梅》有所提到。
一等瘦马是才貌双全,会棋琴书画,弹琴弄箫,吟诗作对,能够给买家精神身体上双重享受的女子;二等则只能识些字,懂得记账管事,也弹点曲能够供人消遣,是商人的助理兼打发时间的乐子;三等则不识字,但熟悉女红、裁剪,能操持家务,回去可以当奴婢使唤……
当然温顺听话、气质好,看起来就像个大家闺秀的最高等的瘦马,价值也非常高。文人雅士和富商都喜欢拥有这种,因为只有这一类才能更好的彰显自己的身份,显示自己的优越。
根据历史所记载,一等“瘦马”的出售价格可以达千余两银子甚至更多,而购买她们时的价格仅仅只有十几贯钱甚至不要钱,因为有的是连抢带骗而来的。
低价买,高价卖,养瘦马的人赚得盆满钵满,而“瘦马”本身就过的凄惨。
因为本来当时就有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,女孩子一旦成为“瘦马”,就被意味着彻底剥夺了尊严和自由,等待她们的只是和货物般处理交易,没有丝毫的人情味。
交易完成之后,碰到一个好点的主人,命运也许会稍微好点,能够过上几天安生日子;要是碰到不好的卖家,她们也只是从狼窝换成了虎巢,下半辈子也就废了。
因为在那些有钱人的眼中,她们也只是满足私欲的工具和玩具,手中的玩物,不开心了随时会被扫地出门。
扬州瘦马命运充满了悲惨和无奈,只要被当作“瘦马”的女孩子,要想回归到正常生活基本是不可能的。
所以“扬州瘦马”是那个时代最悲凉的注脚,也是那个时代无法抹去的烙印,是一种女性心酸屈辱的记忆。